×
史学集刊

北京大学教授袁良义先生传略

邸永君

第750期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资深教授袁良义先生,1928年5月26日生于宣城,2015年7月9日卒于北京,享年八十七岁。

先生祖籍安徽省宣城县沈村镇,父讳澄江,早年经商,极富才干,家境殷实,门风朴厚。徽商之一大特点,乃于致富后,必投巨资以教子侄,入学读书,以才晋身,光耀门楣。按家谱,先生属良字辈,兄弟四人,各取名曰良仁、良义、良礼、良智,均得到良好教育,并先后出任大学教授。其中,尤以长兄良仁成就最为突出,曾任南开大学教授;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受无端迫害,愤而自杀。良礼、良智二位教授,皆以德才立身,至今健在。(编者按,据悉袁良礼先生已于2020年初不幸逝世,享年88岁。)


袁良义先生之母小照

先生为仲子,自幼聪颖过人,先后就读于沈村小学、宁属六县联立中学,品学兼优,尤擅数学,亦颇好文史。1946年,以全县第一名之优异成绩,报送北京大学史学系。为此,当年之宣城县长,曾亲自登门祝贺,前呼后拥,场面宏大,阖家欣喜,里巷荣之。

其时,光复伊始,百废待兴,条件简陋,生活艰难。据先生云:深秋时节,来京报到,日落风起,已感轻寒。当时北大尚在沙滩红楼,因房舍不足,所有男生被安置于礼堂中就寝,竟无床榻,只得打地铺,诸同窗常和衣而卧,抵足而眠。尽管如此,全体同学仍热情高涨,学习刻苦,废寝忘食,不改其乐。当时北大名师云集,群星灿烂。国文教授沈从文、考古学教授裴文中、历史文献学教授张政烺、古典文学教授俞平伯、历史研究法教授胡适之等,皆一时俊彦,学富五车,如雷贯耳,鼎鼎大名。先生博闻强识,刻苦自励,备受诸师激赏,被视为可造之才。

1950年9月,先生毕业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教;1952年9月,转任历史系助教,隶于中国古代史教研室;1954年12月,被聘为讲师;1980年12月,任副教授;1988年9月,任教授。1995年退休,继续从事史学研究工作。

先生掌教席40余年,曾先后为历史系历届本科生讲授《中国通史》《明清史》《元明清史》等多门课程,并为历史系研究生讲授《清史研究》《明末农民战争》《清一条鞭法》等专题。先生教学风格平易,备课认真,对学生真心关爱,春风化雨,虽不善于口头表达,然论点公允,论据可靠,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板书清晰,所以深受学生欢迎。


先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同时,于史学研究领域亦有突出成就。1953年11月1日,先生年仅25岁,就曾于《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曹操论》,而崭露头角。后不断推出新作,举其要者,有《论康熙的历史地位》,《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第二期;《关于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光明日报》1963年11月6日;《论王夫之的历史进化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一期;《清兵入关的历史功绩》,《史学集刊》1994年第9期;《明清时期的两税分征与两税合一》,《商鸿逵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论清入关后满人出任文职之途径》,《庆祝王钟瀚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论李自成的最后归宿》,《明清论丛》第三辑,2002年等。体大思精,文如其人;史笔千钧,广受赞誉。

尤值一提者,先生积十年努力,运用大量一手史料,爬梳整理,去伪存真,撰就专著《明末农民战争》,1987年由中华书局刊行。先生于写作过程中,不惮辛劳,曾对诸多历史事件发生地进行实地考察,廓清了明末农民战争的详细脉络,还原了诸多历史真相。1995年,完成另一专著《清一条鞭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付梓。先生此著,征引地方志数百种,对清初之土地流转、农民与土地之关系及赋税制度等,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考辨,尤致力于展示清代赋税制度之系统变革,使明清两代赋税制度之演变脉络更加清晰;并首次提出“清一条鞭法”之概念。先生认定:“一条鞭法”虽创立于明嘉靖时,且由万历时权相张居正开始施行,然真正得以全面落实,则完成于清康熙年间。上述两著之面世,代表着史学界于相关研究领域之最高水平,至今仍无人超越;因而广受好评,屡被征引。

上一篇:李善长被誉为“在世萧何”, 却为何会被明太祖处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