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论文_徐旭生学术思想研究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的两大阶段
(二)专题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与展望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学术思想渊源
一 学术生涯与志趣
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宋明理学的熏陶
(二)王夫之思想的影响
三 西方学术的训练
四 徐旭生与西北考察
五 小结
第二章 学术研究的基础——周秦考古
一 陕西考古会与周秦考古调查
(一) 陕西考古会成立的动因
(二) 徐旭生与陕西考古会的成立
(三) 周秦考古调查(酝酿期)与斗鸡台发掘点的选定
二 斗鸡台遗址的发掘
(一)第一次发掘及其相关问题
(二)第二次发掘及其相关问题
(三)发掘期间的调查
(四)第三次发掘概况
三 周秦考古的学术影响
(一)推动中国考古类型学的诞生
(二)推动丰镐遗址的发掘
(三)推动先周文化的探索
四 小结
第三章 上古史体系的建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一该书的撰写缘起及内容
二 上古史体系建构的路径与方法
(一)疑信之间考释
(二)分级整理史料的方法和科学实证
(三)“不约而同”与“同中有异”:与蒙文通、傅斯年古史多元论的比较
三 现代学术视野下对上古史体系的审视
(一)“古代部族三集团”的划分
(二)“三集团”的冲突
(三)“大禹治水”传说
四 上古史体系的影响
(一) 苏秉琦的文明起源研究
(二) 张光直的“史前文明互动圈”论
(三) 颛顼“绝地天通”和萨满教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
五 小结
第四章 上古史体系的展拓——夏文化的探索
一 从顾颉刚的夏史研究说起
二 夏代史事研究
三 夏文化的探索及其影响
四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文章摘要:徐旭生一生著述颇丰,涉及哲学、历史、考古、教育等诸多领域。其学术思想渊源有自,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极具行动的自觉。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新式教育的影响,又受西方近现代哲学、史学、社会学等学术的训练,并在西北考察的实践中逐渐体悟而成。在中国考古学初创之际,徐氏挺进陕西,促进陕西考古会的成立。此间形成的思路和理念,影响至今。斗鸡台遗址的发掘,虽然在技术和方法上尚属探索阶段,但将调查和发掘相结合、重点发掘兼顾他期遗存的发掘理念,为后世学者直接继承。他通过瓦鬲认定沣都的位置、对墓葬方向的思索、对史前期陶器形制的分类等,为苏秉琦器物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南。丰镐考古和先周文化的探索取得的丰硕成果,无不建立在徐氏陕西考古的基础上。徐旭生对疑古学说扬弃的同时,继承民国史家关于古史多元的研究成果,提出上古时期三大变革的认识体系。他揭橥“新信古”的大旗,实是疑信之间的考释。“传说时代”概念的提出和史料形成过程的分析,成为其信史观的依据。他提出分级整理史料的方法,较早阐释了历史和考古的关系,为后世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蒙文通和傅斯年相比,他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提出的古史多元论更具说服力。在新的学术视野下,其“三集团”及其冲突、“大禹治水”等观点,或被证明或被纠正,凸显了方法论在其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其学术思想通过苏秉琦、张光直的学术体系对古史重建和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疑古学者对夏代史事的极端质疑,徐旭生走出书斋到夏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展开田野调查本身即是开拓之举。豫西调查和二里头作为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典范,直接引发了考古学的族属认定、考古与历史的整合以及考古学的学科使命等学术思考。二里头最有可能是夏文化,表明历史学与考古学是可以整合研究的。徐氏对二里头族属的推测虽有偏差,但将哲学的思辨融入考古和历史的研究,进而探索考古学上比较文化类型的方法,是他留给后世的宝贵的学术遗产。不论当今学术界如何定义夏文化,如何判断二里头文化的性质,都没有否定徐旭生的发现,都是在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
上一篇:世界历史论文_世界史:在总结反思中前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