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集刊

当前文学年选的史学反思 ——新文学中的选学

当前,文学年选的编辑出版已成为图书市场追捧的热门选题,就种类来说有“随笔年选”“散文年选”“杂文年选”“散文诗年选”“诗歌年选”“报告文学年选”“校园小说年选”“奇幻小说年选”“微型小说年选”“儿童文学年选”“短篇小说年选”“中篇小说年选”“青春文学年选”等不一而足。有的选本虽没有冠以“年选”字样,但以“年度最佳”“年度选粹”“年度排行榜”“年度佳作”等命名,实质上属于年选范畴。数千种文学年选充斥着当前的图书市场,其间,真正具有留存或写史参考价值的又有多少呢?以下,笔者试以2012、2017年“中篇小说年选”为例加以探析。

一、案例分析

所谓“文学年选”,顾名思义指将一年之中引起了较大关注的文学作品挑选出来,为当年文学发展作总结,有潜在经典塑造的追求。文学年选的分类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上文列举的按体裁分,也可以是按题材分,按读者类型分等。年选意在总结,只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作品才有资格入选。就年选的编辑而言,它的编选者应该非常熟悉所编选的领域,对所选内容有直接的掌握,能够从全局发展的角度对之做出客观的评价与评判。综观2012、2017年“中篇小说年选”系列选本却未能做到这一点。

2012年中篇小说的年度选本主要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的《2012中篇小说》、中国作协创研部编的《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中国作协《小说选刊》编的《2012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林建法编的《2012中国最佳中篇小说》、段守新编的《2012年中篇小说选粹》、谢有顺编的《2012中国中篇小说年选》、孟繁华编的《2012最佳中篇小说》、李敬泽编的《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贺绍俊编的《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2》等十数种。为便于分析,笔者择取其间几部,罗列其收录篇目如表1。

表1 2012年选本及收录篇目选本种类收录篇目 《2012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1.《声音低回》2.《李杜的憧憬》3.《漫水》4.《别雅山谷的父子》5.《精神》6.《科学笔记》7.《现实生活》8.《愤怒的小鸟》9.《北京邻居》10.《老子革命多年》11.《春季里那个百花香》12.《有时也会想念你》13.《众声喧哗》14.《师父》 《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1.《琉璃》2.《北京邻居》3.《漫水》4.《跑路》5.《丹青》6.《一看就是个新警察(2)》7.《刘万福案件》8.《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9.《金圈子》10.《青山绿水》11.《介入》12.《像棉花一样温暖》13.《教练》 《2012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中国作协《小说选刊》编选)1.《刘万福案件》2.《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3.《紫薇似的天花板》4.《白衣苍狗》5.《悬疑的荒芜》6.《丹青》7.《捕风者》8.《岁月有痕》9.《心想去北京》10.《愤怒的小鸟》11.《红宝马》12.《北京邻居》13.《春季里那个百花香》 《2012中国最佳中篇小说》(林建法编选)1.《隐身衣》2.《岁月有痕》3.《高楼万丈平地起》4.《喧嚣背后的角落》5.《北京邻居》6.《贴身人》7.《暗夜》8.《在人间》9.《祛魅》10.《哭泣事件》 《2012最佳中篇小说》(孟繁华编选)1.《你可以让百合生长》2.《愤怒的小鸟》3.《无鼠之家》4.《大米的耳朵》5.《糖果儿》6.《蝉生》7.《羞耻之乡》8.《富兰克恩》9.《北京邻居》10.《东风嫁》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2》(贺绍俊编选)1.《等深》2.《声音低回》3.《两个人的电影》4.《第二人》5.《阿瓦古丽》6.《启蒙》7.《你可以让百合生长》8.《胜利稗记》9.《光荣牺牲》

就所列举的六个选本而言,有三种是较为权威的文学机构编选的,另外三种是由当前文坛知名评论家编选。略作比较,可以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协创研部、《小说选刊》三家机构编选的2012年度中篇小说选本相互间收文的重复度是很低的,同时收入年选的作品只有《北京邻居》一篇。年选是对文坛某一类型文学创作的总结,对优秀作品的认定应该有一定共识,就2012年中篇小说年选而言,三家权威编选机构在作品是否优秀的判定上似乎分歧颇大。权威机构的评选既已如此,知名学者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对比林建法和孟繁华的选本,发现二者共同入选的中篇小说只有《北京邻居》。被孟繁华和贺绍俊共同确认为佳作的也仅有《你可以让百合生长》一篇。林建法和贺绍俊在面对2012年的中篇小说创作时并没有找到共同认可的优秀之作。2012年的中篇小说创作在三位编选者的选本中没有一篇是同时入选的,较之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小说选刊》三家编选机构重复度为“1”的选本,他们选本的重复度为“0”。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三个选本的名称——《2012最佳中篇小说》和《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2》相比产生了荒诞的“反讽”,既然都已经是“最佳”了,何以最佳的毫不相干呢?果真如书名所标示,各有各的最佳,那“最佳”二字也只能是一个文字游戏了。此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编选者在收入作品时有太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少客观的能为众多选者共同认可的“标准”。2012年中篇小说选本如此,经过几年的发展此种现象是否发生了改变呢?在目力所及的范畴内,笔者找到2017年的6种中篇小说选本,如表2。

上一篇:声音
下一篇:没有了

Top